集集地名的由來之一,是周遭生活用品的集散中心,故稱集集,
我想也是全台特有生物的集合中心吧,參觀一遭後,確認無誤。
尤其今天著重的是在中心裡的保育教育館,深富教育宗旨,
花個銅板錢卻讓人領略特有生物的大世界,CP值超乎想像。
一進保育教育館的大門,迎接旅客的是一株熟悉的老榕樹,
榕樹就像棵生命樹,是百姓生活的場所,是動物群聚的地方。
生命樹裡會有什麼我們熟悉的聲音呢,啟動關鍵按鈕,
是蟬鳴,是鳥叫,還是一段段生命故事的起承轉合呢。
而一樓展出的除了生命樹之外,另外就是台灣的生態系介紹,
內容相當的琳瑯滿目,也可說這些都是你我周遭最熟悉的陌生人。
森林,我們走過不少,但我們曾觀察過生態的奧妙嗎,
農業,走進鄉村俯拾皆是,但我們卻常漠視生態的蓬勃。
而看著背板上的每一隻淡水魚名稱,就令人更汗顏了,
怎麼陌生的像是外星球來的生物,近在咫尺像遠在天邊。
蝴蝶的種類總算聽過一二了,小朋友蝴蝶園倒是逛過幾回,
雖然這裡的蝴蝶僅是標本,但介紹的內容還是讓小朋友注目許久。
鍬形蟲曾經引起小學生一陣的飼養熱,猶如一隻盔甲戰士,
但仔細端倪牠的生長過程才深知,戰士可不是一天養成的。
剛剛的台灣特有生物介紹你有認真觀看嗎,這裡可會出考題,
入寶山可別空手而回,如果能更夠拿個100分就更完美有趣了。
一樓還有個"樹根洞穴"的探險,模擬的可真是維妙維俏,
保育教育館物種的介紹,從天上飛的到地底爬的,包羅萬象。
就樹根洞穴相對而言,我們平凡人類就真的陌生許多,
大概只有迪士尼的動畫曾經呈現,看的我們目瞪口呆。
原來地底下的世界是那麼的多采多姿,只是我們眼界有限,
再往下挖深一點,也許就會有像電影地心冒險的故事發生。
一樓展區的一隅,另外還特別展示著近來受人關注的石虎,
保育的教育得向下扎根,保育的觀念得時時信守,牠們多可愛啊。
接著我們轉往二樓的展區,不同於一樓台灣特有生物的介紹,
二樓則時著重在保育的議題上,進來聽聽當今有關保育的政策。
台灣面對保育最主要的挑戰是什麼呢,便是經濟與保育的拉扯,
都市不斷擴張,良地逐漸退縮,真是個兩難的問題,無法兩全其美。
而把野生動物當作進補的陋習,我想台灣人已經改善許多,
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,這是千古不變的金句,我們千萬得謹守。
而這裡說明著其實保育可以從每個人做起,人人皆是保育員,
保育的觀念建構好了嗎,後方又有問題大考驗喔,加油了各位。
在這一區則是可以看到台灣的植物資源,琳瑯滿目萬種風情,
但別忘了再多的資源如果不珍惜,已經有不少的植物瀕臨絕跡囉。
這裡則是展示著珍貴稀有的植物~台灣水青岡,又名山毛櫸,
目前在插天山自然保留區,受到嚴格的保護,百聞不如一見了。
保育的議題真值得我們好好的深思,過與不及需要智慧解決,
需要政府與民間緊密的合作,同時也將保育的種子向下扎根。
最後我們來到地下室一樓,前端是個特展區,今天的主題是,
"崩落的野生物天堂",是有關東馬婆羅洲的熱帶雨林展,東馬,
即馬來西亞的東半邊群島,我們曾到過沙巴,驅車前往雨林區,
在那裡看到成群的長鼻猴,所以這個特展呼喚出我們不少的記憶。
除了特展還有常設展,其一是"植物的奧秘",木香滿溢,
與車埕木業展示館有異曲同工之妙,滿滿的樹木知識來襲。
其二則是動物的奇觀,著重在介紹台灣動物的奇特現象,
這些奇特現象其實都是有意義的,動物為生存演化的結果。
而最常見的動物奇特的現象,大概就是動物的食性和口器了,
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沒有一副好刀叉,怎麼吃東西。
鯨豚在大海中旋轉跳躍所謂何事,鳥類細如吸管的喙又是為了誰,
這個是充滿著多采多姿,很值得旅客一一探索與品嘗的生命奇蹟。
另外還替鰻魚開了一個專題頻道,鰻鰻長路~鰻鱺的一生,
從鰻鱺家族的成員到鰻鱺數千萬年的悠悠歲月,小小生命大大驚奇。
雖然目前我們所知的鰻魚是經濟價值頗高的魚類,儘管如此,
我們應該還是對鰻鱺的知識所知有限,吃牠前先好好了解牠吧。
另外還有另一個專題展示,是有關發光精靈螢火蟲的精采介紹,
每到初夏便是螢火蟲活躍的時刻,也是大家想一睹發光精靈的季節。
喔~原來螢火蟲還分成了許多種的樣態,森林/農業/水域/陸域,
全世界將近2000多種的螢火蟲,台灣目前就有61種,真是壯觀。
但大家最為好奇應該就是螢火蟲是如何發光,化學式太難嗎,
簡單說發光的反應是一種螢光素和螢光酵素的氧化還原作用,
來過這裡一遭,你便能說上幾個專有名詞,旁人必定行注目眼光。
今日人類透過保育櫥窗看著動物的樣貌,如不好好珍惜愛護,
動物反撲,他日人類便成為被觀看的標的,我們彼此好好省思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