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偉大的城市似乎必須都擁有一顆明亮的眼睛,倫敦眼,
佇立在泰晤士河畔,坐擁國會大樓與西敏市,多麼璀璨迷人,
亞洲的大馬眼與天津之眼亦然,現在高雄也有顆明亮的眼睛。
但想要一窺這顆迷人的崗山之眼,並非輕易的一蹴可得,
並須先在地點站等待接駁車,畢竟山路彎彎,會車可不易。
依照接駁車的資訊,在崗山之眼的四周總共有四個接駁點,
但看這圖示好像順遊阿公店水庫也是不賴的行程,近的很。
大約等待了10分鐘就搭乘上了接駁車,再經過10來分鐘的車程,
我們一行人便到了園區的接駁車站,雖不能直接開車來但其實還滿便捷的。
下了車便跟著人潮前進,途經計程車站,也許想更輕鬆點的,
有個主意就是來回都搭乘計程車,如果你願意多花點銀兩的話。
大約再步行5分鐘左右便可以漸漸地一覽崗山之眼的風采,
兩個小女孩模仿起小提琴琴頭造型的意象,也將手臂捲曲起來。
而佇立在一旁的園區導覽圖,便可以將園區的概況一覽無遺,
甚至周遭還連接小崗山登山步道,夫妻樹,皇帝座,是個登山好去處。
首先見著的是園區的"市集區",來回都得經過這裡,
所以不管你是要提前備妥軍糧,或是回程再來個大補帖皆可。
穿過喧鬧的市集區,迎面而來的是一座偌大的迴旋巨塔,
依導覽圖的說明,這是一個"口琴"意象的迴旋梯,每個梯面都是琴面。
在往後看過去,便是園區的空中廊道,直入雲霄的琴頭在那,
應該很明瞭這是把上帝的小提琴,只有上帝的手才能將它完全握住。
但不管是口琴還是小提琴,這一端是空中走廊的出口端,
我們還是先乖乖地繞著園區的步道緩緩而上,一路輕鬆得很。
清代詩人卓夢采有首"岡山樹色"的詩,來形容這一帶的景色,
"大岡山畔小岡連,翠色蒼茫欲接天",寫得栩栩如生就在眼前。
走著走著,慢慢的會來到"碉堡遊憩區",是個時代的印記,
這個區域是小崗山的制高點,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,是個重要的場所。
如今事過境遷,許多的往事都成了回憶,有幸留下來的,
就成了人人經過給個注目禮的遺跡,園區倒是有心的將它們重新上妝。
從這裡遠眺空中廊道,還真像極了掛在天空中的一道走廊,
那種天際線第一排的臨場感,應該比許多的空中走廊還來的震撼。
漫步在園區的花花草草世界裡約莫10來分鐘,我們瞧見了售票亭,
但當天我其實也還沒搞懂,居然可以免費入場,我的眼都泛淚了。
來到了天空廊道,已經有不少的遊客在那捕捉這片美麗的景緻,
當初崗山之眼開幕時確實也造成了一股轟動,還請藝人來拍宣傳片。
而我站在"北眺景平台"望向這把小提琴的琴頭與天空廊道,
心中直覺這是何等的巧思,恰如其分地將斜張橋的鋼索意欲成琴弦,
天空廊道就用這24條琴弦掛在半空中,視覺上既壯闊又富美感。
而空中廊道總長88公尺,距離地面雖然只有40公尺,
但本身小崗山就有一定的高度,所以往前望去視野其實極為遼闊。
這一張視野美景圖說得更明白了,如果老天眷顧天氣許可,
其實是可以看到台灣海峽的,但今天...,有點難了,看看阿公店水庫吧。
另外在小提琴主塔柱的前方有一小段的玻璃眺望平台,
前方景緻如果還不夠精彩,那你就試著往下看,感受不同的震撼。
居高臨下望著剛剛漫步上來的步道區,這片綠意如煙的景致,
真有一丁點那詩人的詩意,穿越時空,我們正看著同一片美景。
最後必須由口琴迴旋梯逐步而下,這又有另一種的寓意,
也是另一番的情調吧,踏著口琴的琴面伴隨著小提琴微風輕拂的琴聲,
好一個琴瑟和鳴呀,此般美妙的聲音,確實在我們心中迴盪許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