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輪迴般的竹山紫南宮還金與求金行程,今年又來報到了,
廟前依然是熙來攘往的信徒,而信徒依然盼望的是神明的恩賜。
但今天似乎有著不尋常的味道,平時門庭若市的還金和求金櫃台,
今日居然是伶仃幾人,太不可思議了,時到今日依然困惑著我。
但來紫南宮最令人困惑的,通常是接下來的行程要往哪裡跑,
總不能在不促進任何經濟消費的情形下立馬回家,
不先付出怎能收獲,金錢不流轉,又如何盼它流到你身邊。
所以處理好借貸的正經事之後,第一件事就是先來填飽肚子,
人常云"先顧八肚再顧佛祖",自己的五臟廟也該虔誠來拜。
今天我偷懶了一點,選擇了在紫南宮徒步可達的"吉祥樓"用餐,
從竹山交流道一路到紫南宮之間,少說也有10家以上的桶子雞店,
這位來自後山的朋友希望不要讓我們失望,脫光光帶出場我吃過的。
菜單分為單點的與合菜型的,但非常抱歉今天是人潮洶湧的假日,
可能沒有閒暇替你一道一道的烹煮,假日只有合菜可以選擇。
我們四大一小,所以選了恰恰好的4人份1180元合菜,
雖然是半隻的桶子雞,連雞頭不偏移的剖個對半,但夠吃就好。
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這半隻雞大卸八塊,大家已垂涎三尺,
這半隻雞其實烤得很恰到好處,表皮微微酥脆,肉質鮮嫩不乾柴。
還有什麼菜餚呢,如果不是合菜來的,平日應該鮮少點這道,
這道是"紫蘇鮮蝦餅",口味與厚度都異於常見的泰式月亮蝦餅。
這道是餐廳裡常見的"爌香炆鮮筍",這一道完全是白飯的好朋友,
白飯淋上些許的湯汁,令人有種欲罷不能的衝動,香氣逼人。
這道名為"季節鮮食蔬",也許稱為萬能鮮食蔬也可以吧,
高麗菜平地秋冬盛產,夏季盛產於高冷地區,一年四季都有。
這道是"金沙豆腐",希望是竹山地區獨特的料理手法,
不然就得挑剔一下了,鹹鴨蛋似乎給的吝嗇,我愛這一味耶。
"竹山特色湯",也就是竹山的鮮甜竹筍湯,街上的餐廳必備的湯品,
而"竹子"確實也是竹山鎮裡的一大特色,吃的玩的~應有盡有。
吃飽喝足,心靈的期盼也寄託土地公的神威幫忙完成,
接著我們轉往集集鎮的添興窯,像是位倚靠在集集隧道上的雅士。
店裡面擺設許多的精緻陶藝品,但我們今天不是來買陶的,
今天的目的是來捏陶,小朋友很愛"捏泥巴"那一首歌的。
問清楚了捏陶費用和窯場的入場費用,引導著我門往窯場走,
路上有一道"九二一震災紀念牆",是窯場在震災後付出的一份棉薄之力。
進到窯場裡面,完全出乎意料之外,像是發現海底寶藏的興奮,
裏頭可是有座超過一甲子的集集蛇窯,極具文化特色的柴燒老窯。
幸運的是由窯場第三代的主人親自替我們導覽,真是值回票價,
連內部都讓我們參觀個透徹,人生難得幾回能進到窯體內部啊。
參觀集集蛇窯說實在的是旅程中額外的驚喜,但別忘了我們是來捏陶的,
作品由工作同仁的指導,加上阿嬤的加持下,完成了生涯首座陶藝品。
幾星期後作品從添興窯寄了出來,小朋看到這件擺在客廳當筆筒的作品,
想起的是捏泥巴的樂趣,我們回憶起的是集集蛇窯的古老工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