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也許你我都曾經在南投152線道上聞名遐邇的集集綠色隧道留下倩影

但縣道上還有座創建於1955年的集集蛇窯,你曾經為它停下腳步嗎。

IMG_1002.JPG

當初只是因為來集集附近旅遊,想幫小朋友尋找一個可以"捏陶"的地方,

添興窯在推薦景點的app蹦了出來,殊不知就帶我們進入了一個藝術殿堂

IMG_0959.JPG

添興窯雖自創立迄今已超過一甲子,但老店仍不斷地精益求精,

外觀儼然一副坐在綠色隧道旁品茗的雅士,高貴典雅也一派輕鬆

IMG_0996.JPG

店家裡擺滿了各式的陶瓷作品,雖然商品不至於要價不斐,

但買一只作品回家當擺設或實用,恐怕你我都要考慮再三

IMG_0966.JPG

我們還是先用眼睛培養藝術層次,帶回家還是等品味夠了再說吧,

但這裡商品擺得井然有序的,實在不像是一個有捏陶活動的場地。

IMG_0965.JPG

一直逛到了櫃檯附近才看到了捏陶活動的價目表,但如果不捏陶呢,

就是純粹參觀窯場的可要付100元的門票費用,但可以抵消費。

IMG_0964.JPG

小朋友進去窯場捏陶,總不能只有一位家長陪著進去,

其他的大人晾在外面,不停歇地欣賞綠色隧道的風景,

還是大家都進去吧,進去前先瀏覽一下目前第三代主人的履歷

IMG_0967.JPG

窯場在哪裡,出了店家門往右走約30公尺就到了,有跡可循的,

不管是足跡或是手印,沿著這立面版的星光大道走準沒錯。

IMG_0970.JPG

如果把視野拉遠一點,就會察覺這一大面的牆也是大有來頭的,

當年921大地震重擊南投後,添興窯也算是出了棉薄之力。

IMG_1001.JPG

窯場內的人得到了允許的暗號,窯場的鐵門緩緩地開啟,

我們終於如願得以一窺集集蛇窯的真面目,就在鐵棚子下,

雖然她還含蓄地躲在屏風後面,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嬌羞感。

P1000798.JPG

先別急著看嬌羞的姑娘,窯場內工作人員先介紹著"尋寶市場",

也許你可以把可抵消費的100元入場費,找到看對眼的寶物。

IMG_0981.JPG

但我們卻對著正攤在地面上曝曬的"黑珍珠"產生好奇

工作人員說明是"竹炭能量陶",經過窯燒後呈現米黃色,

家裡煮開水時可加在其中獲取能量,還挺神奇的,就換這吧。

IMG_0971.JPG

我們一步一步的往蛇窯參觀,也不時查看腳步下的驚奇,

巧遇與花媽的跨時光交會,為傷痛的曾經留下加油的足跡。

IMG_0987.JPG

今天的主角終於粉墨登場囉,雖然已歷經一甲子的風霜,

但看那英挺的模樣,想必仍有老驥伏櫪的胸懷吧。

IMG_0985.JPG

我們將視角移至正前方,門口旁是南投縣政府頒授的勳章,

而窯體是一座深邃細長圓筒的窯,所以依其形體才稱作蛇窯。

IMG_0974.JPG

窯體內部大約是一個成年男人須微曲著身,才不會碰頭的高度,

解說人員提醒我們四周的磚窯部分已成結晶狀小心碰觸,會割人手的。

IMG_0979.JPG

對了,今天替我們導覽的人正是窯場的第三代主人~林清河,

真是何其榮幸,旅程穫得最多的,正是由這些意外的驚奇堆砌而成。

P1000738.JPG

當然現在的蛇窯只會在特殊的活動才會燒窯,成本是考量阿,

但不管如何~這種全台不到五根手指頭數量的工藝,多來添柴火吧。

P1000744.JPG

導覽的最後,我與集集蛇窯仙風道骨的掌門人留下合影,

期盼這門工藝能傳承百年,創造出更多膾炙人口的佳作。

P1000725.JPG

鏡頭轉換一下,別忘了今天還有一項捏陶的任務,

在我們參觀蛇窯的同時,小女兒已經被帶往了陶藝教室。

IMG_0993.JPG

在工作人員的講解與引導之下,小女兒開始搓起了陶土,

後來阿嬤玩性大發也加入了,合力完成了祖孫的共同創作。

P1000771.JPG

幾星期之後收到了從添興窯寄出的成品,其實還滿有特色的,

我們把它放在客廳裡當筆筒使用,一看到這個作品,

就想起倚靠在綠色隧道旁的添興窯,和那堅毅不拔的韌性。

IMG_4366.JPG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史達先生 的頭像
    史達先生

    史達先生的玩樂人生

    史達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