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多力米故事館的後方,幾步之遙就有間池上穀倉藝術館,
這裡原屬於梁正賢先生60年歷史的老穀倉,因緣際會之下,
自費修繕且無償提供給了台灣好基金會經營管理,成就佳話。
一進到藝術館便有幅池上青山綠水好風光的畫作,高掛在白牆上,
這是蔣勳老師身為池上駐村藝術家所留下來的大作,是鎮館之寶。
而藝術館在來訪時展出的,是名為"V-10"視覺藝術群的作品,
V是Visual,10是最初的10個成員,以視覺藝術表達其態度。
以此藝術觀點出發,便可以在藝術館裡看見許多的攝影作品,
真切地呈現人物樸質的一面,與人物眼神交流彷彿心領神會。
部分的藝術家則是藉由影像拍攝的呈現,訴說藝術的觀點,
讓我們由一幅畫拓展到一個面,更深切認識藝術家的理念。
每幅攝影作品雖是靜態呈現,但好似都是都能感受到景物氣息,
音樂聲彷彿自作品中穿透,官將首不怒而威,令人不敢雙眼直視。
在一趟旅程中,能夠幸運的參與在地藝術館的展出是錦上添花,
就像在調色盤中添加了不同的顏料,這趟旅程更加的生動活潑。
依稀還能看的出來藝術館原始的模樣,木造桁架和太子樓,
這60年的老穀倉也融入了藝術當中,相互襯托彼此的美感。
小空間裡則是展示著蘭嶼達悟族的影像紀錄,像偏安的一隅,
蘭嶼是台灣島嶼的延伸,也是台灣多元民族的延伸,值得一遊。
北面是整片的透明玻璃,將藝術館的場景向外面的草地延伸,
池上的風情本來就是藝術的一部分,巧思無違和的融合為一。
藝術的氣息連最後的商品販售區都不遺餘力,是另類藝術的展現吧,
慢經濟在池上發揮了無與倫比的魔力,漫漫走在池上,藝術拂面而來。
穀倉藝術館旁還連接著另一間的米倉生活館,建築風格相近,
也是梁正賢先生的老穀倉自費改建的吧,池上何等的幸福呀。
米倉生活館目前是委由池上文化藝術協會所經營,免費參觀,
成立目的是希望能夠帶動地方創生,打造與池上生活相連的空間。
所以你可以在這裡看到池上在地的藝術創作,池上的風情,
當然還有前幾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的紀念品,和雲門作品。
既然成立的目的是與在地連結,自然也就舉辦許多在地活動,
最熱鬧的當屬在地人的卡拉ok比賽了,放下鋤頭拿起麥克風。
活動的空間就是一旁的大教室,平時可自由進入參觀感受氛圍,
但這幾天是雲門舞集為藝術節排演的時間,我們只好遠遠欣賞。
池上的風情多數人是看那好山好水,但不妨也適時安排時間,
來看看老穀倉裡的藝術作品,為旅程添增色彩,讓心靈喝點雞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