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離開了池上農田的好風光後,接著便來尋找飯桌上的好風情,
而多力米故事館,則是共擔池上作者梁正賢的女兒所經營的場館。
我們人世間所看到的一粒米,其實是許多人間故事的總和,
人家說一樣米養百樣人,但這一樣米同時也是百樣人所付出。
故事館的前半段是百樣米的銷售點,米粒雖然長的大同小異,
但其實會因為不同的生長條件,而有著獨樹一幟的口感與滋味。
"大池"是多力米擁有的品牌,而"池上米"則是池上獨有的商標權,
而商標權如同共擔池上書上所云,是當初池上人費盡心力爭取而來。
在櫃台旁設有引我注目的碾米區,有台現代化的碾米機器,
依著步驟就可將稻米去蕪存菁,誰能給我一把稻米試試嗎。
技術與設備的演進不言可喻,從這台"木造土礱間"與新設備相較,
就多麼的天壤之別,這台1960年代的生財器具,值得好好賞析。
良田加上良心般的對待,造就了多力米洋洋灑灑的得獎記錄,
2004年更是一舉奪得第一屆"全國稻米品質競賽"總冠軍,佩服。
再往多力米故事館的深處走,地上擺設幾具懷舊年代的農具,
牆上則是分門別類地敘述著稻米的故事,猶如走進時光走廊。
想在市面上吃到真正的池上米,就得好好的認識池上米的商標,
當年為了以產地名稱為商標這件事,可是與智產局拉鋸甚久啊。
有了池上米的身分證之後,在稻米收購的過程中抑是馬虎不得,
白米的新鮮度其實是有儀器可以測量的,品質建立在公平機制。
牆面上幾位的稻米達人,其中好幾位亦曾出現在共擔池上書上,
池上今天所獲得的成就,皆是幕後無名英雄一點一滴努力而來。
池上米為什麼有著無堅不摧的美譽呢,是坊間便當店能模仿的嗎。
土壤好,水質好,氣候好,環境好,品種好,技術好,缺一不可。
看到故事館教我們的煮飯小撇步,更加深信品質來自完備的SOP,
少了一道程序就不能稱的上池上米,少了一個步驟你就沒有白米香。
想吃香噴噴的白米飯,在米多力故事館裡面正好有間美味餐廳,
餐廳外的白牆上用稻穗做成了一幅畫,藝術創造超乎我們想像。
而上方有一幅蔣勳老師"池上印象"的攝影佈點圖,值得參考,
蔣勳老師曾是池上首位駐村藝術家,自然也把池上看的通徹。
來到多力米故事館另一個目的,就是來它的餐廳大啖美食,
假日通常早已訂位額滿,但幸運的我們搶到的候補第一號。
菜單上的餐點有5種套餐可選擇,簡單俐落沒有複雜的工序,
就像池上農家子弟單純的個性,不會拐彎抹角,美味直接呈現。
點完餐後會先上來一大杯的有機炭焙烏龍茶,想起前年到鹿野時,
就曾在茶行裡喝過現泡的紅烏龍茶,茶韻還一直徘迴在我們心中。
我們點了一分台式椒麻雞,椒麻醬可選擇另外放不淋上去,
還附了一碗特別註明有芹菜的金針湯,很有台東在地風味。
另外還點了一份台式叉燒肉,同樣充滿農家的古早懷舊味,
小朋友對叉燒肉更是讚不絕口,不會再去懷念美式炸機了。
為什麼要對這碗的白飯給一個特寫呢,因為你絕對會愛上它的,
所以餐廳還提供了免費續碗的服務,讓你享受大口扒飯的快感。
這一餐體驗了農家的熱情款待,每一道菜都是心血結晶,
未與書結緣之前,總是匆忙路過故事館,從此不再抱憾。
不想抱憾回家,也不想回到家再去緬懷剛剛的那一碗白米飯,
白米飯便是來自"大地有機香白米",如今可買回家慢慢品嘗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