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年前一遊蘭嶼,對於蘭嶼氣象站360度的視野頗為印象深刻,
10年後再遊蘭嶼,對於蘭嶼氣象站是100%的渴望想再度回味。
但10年過去了,在通往蘭嶼氣象站的分叉路口,斗大的告示牌,
非公務車請勿進入,也就是請徒步走上氣象站,真的假的,上坡耶。
在大家內心幾經掙扎,並且在我"此生必去"的言論慫恿之下,
大家放下了執著,滿心期待的步上了往氣象站的坡道,喘的咧。
雖然一路是氣喘如牛的往上爬,但沿路風光還是得細細品嘗,
而南面這座鬱鬱蔥蔥的高山裡,有許多遊客嚮往的蘭嶼大天池。
光是路邊不知名的小花和蝴蝶,和那生命力驚人的野百合,
也看得我們癡癡如醉,沿路上盡是蓬勃的生機,舞動的生命。
往西面望去,前方是蘭嶼這塊土地上西側的美麗曲線,
再往後看去,便是蘭嶼的海天一色,屬於蘭嶼不同層次的藍。
鏡頭往後拉回一點看,清晰地看到下方野銀部落黑色的屋頂,
這便是保留最完整的野銀部落地下屋,是蘭嶼相當獨特的文化。
往西北側一看,那兩座軍艦岩仍在那堅守著崗位,屹立不搖,
而東清部落前方的海域似有牛奶倒進的海裡面,夢幻的不得了。
經過了13分鐘(手錶有計時),流了一身暢快的汗,感覺都瘦了,
終於看到了蘭嶼氣象敞開的大門,看來他們是多麼熱切的歡迎我們。
據資料所示,這一座氣象站在日治時代便已存在,年代久遠,
幾經更迭甚至砲彈的轟炸,今日換得一身潔白的新裝展示遊客。
標高324公尺的石桌和石椅,好似蘭嶼距離天堂最近的座位,
清晨觀日,夜晚觀星,還是像我們今天一樣俯瞰這美麗的大地。
今天的白雲像極了三朵棉花糖,是我們對蘭嶼濃得化不開的喜悅,
前一天還陰雨綿綿,民宿都成了發呆亭,今日老天爺還真給面子。
旅程總是驚奇連連,甚至可以說是飄忽不定,計畫規計畫,
把握當下,能握住的美景別讓它溜過,一身汗換得一生記憶。
離天空最近的景點走一遭後,接下來順著東81線來到野銀部落,
野銀部落著名景點除了地下屋之外,就屬這冷吱吱的野銀冷泉了。
據說冷泉的形成是因為附近的山泉水伏流,在這裡有一個破口,
泉水被附近的礁石包圍,便成了一處冷泉洞,離海岸線相當的近。
但你想感受一下冷泉洞泉水的冷冽,千萬先不要動手或是動腳,
這裡有塊告示牌,泉水乃部落的飲用水,千萬可不要汙染了泉水。
想感受一下野銀冷泉的冷冽,請你再往海岸線多走幾步路,
礁石下的水可不是海水,而是冷泉的水,水溫已經說明了一切。
我們隨著冷泉緩緩流進海洋的方向前進,穿過巨大的珊瑚石群,
前方可是另一番的景致,或者是泉水與海水相遇的水火交融。
略帶沁涼的海水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戲水池,遊客如織,
每個人化做野銀部落裡的人形水餃,一顆一顆的噗通下了水。
而戲水池除了左右兩側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溫度之外,戲水首重安全,
前後側的水深也是天差地別,深水區的高度已足足到了成人的胸部。
這一片水火交融,冷熱並存的海水裡,潮間帶生態有何不同呢,
你應該很少在海邊的礁石上看見長著一片青草的吧,頗為奇妙。
而當蘭嶼獨樹一幟的天空倒映在這片海水裡,海水像面鏡子,
這裡是蘭嶼的天空鏡吧,蘭嶼的美藏在每個天空之外地底之下。
【2023蘭嶼遊記】十年之後,我們再度飄洋過海來看妳~Day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