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被譽為台灣最美麗車站的多良車站,背景是悠遠的太平洋,
肯定是許多人來台東必遊的景點,但你曾注視對街的公車站嗎,
以台東的藍為背景,以台東的悠然當氛圍燈,美的同樣令人醉心。
一晃眼,大概已近十年未曾再踏入多良車站,總過門而不入,
誰叫台東的景點如此的多元,以前開車就直接停在車站附近,
現在人潮更洶湧,只好徒步漫漫的爬上多良車站,變化頗大。
這一段上坡路大約得走十分鐘,是通往美麗境界的一段路,
路旁有段聖經上"苦路"的描述,好像有點貼近現在的心境。
現在也多了一個收費亭,畢竟維護環境得靠大家齊心合作,
每個人的10塊錢,就像是維護多良車站的每一顆小小螺絲釘。
車站的月台沒有太多的改變,只是月台上的人物換星移,
遊客來了一批又一批,是我們侵略了當地人的獨樹一幟吧。
當地人即是"查拉密部落"的族人,再往上走還會有部落聚會所,
是我們走的太匆忙,還是看的太武斷,族人的故事也值得一看。
稍微在我內心裡有點震盪不已的,這裡不是幽靜的車站嗎,
居然也出現市集了,只能說10年來多良車站更受遊客喜愛了。
倒也多了幾個多良車站的"到此一遊",其實也不難回憶,
全台有幾處的車站背景是無敵的太平洋,是層次分明的台東藍。
而我發現許多的人特別注視著這個視角,鏡頭瞄準目標,
莫非即將有大人物要出場,所有人屏氣凝神,雙眼透露出期盼。
我想訊息是來自這面列車到站資訊板吧,普悠瑪即將過站,
遊客早已卡位完成,等待普悠瑪畫破太平洋的那一刻驚奇。
這一列普悠瑪略微羞澀,在山洞裡多待了幾分鐘,誤點了,
但當普悠瑪的車頭出山洞的那一刻,所有人幾乎都驚呼了起來。
這種感覺,猶如老父老母在車站外期盼著異鄉遊子的歸來,
突然有列火車探出了頭,老父老母引領期盼自己的子女就在其中。
而當火車越來越靠近月台時,心中那份對子女的思緒愈加澎湃,
就像太平洋的浪一波波的打上來,誰都阻止不了這種血脈的相連。
但火車似乎沒有要停站的徵兆,老父老母這下又要失望了,
想念的兒女得等待下一列火車了,這一列火車載的是別人家的鄉愁。
每一列火車總載著不同的故事,可能是離別也可能是期盼,
可能是坐上一離別就是一甲子的火車,就像當年戰場上的熱血青年。
火車的下一站是哪裡呢,是2.9公里外的金崙,同屬太麻里鄉,
又是一個風味獨到的美麗景致,值得推崇,也值得你順道一遊。
當普悠瑪過站不停後,多良車站的月台又恢復了昔日的平靜,
長長的鐵軌串起了旅人長長的思念,思念沿著鐵軌無限蔓延。
太平洋的海是最佳的觀眾,看著火車的故事一段段的上演,
時而靜靜聆聽,時而用力鼓掌,故事的起伏就像他們的潮起潮落。
真的出現了那麼一位令人驀然回首的旅人,在對街的公車站,
等待著另一位思慕的人嗎,多良是個多情的地方,值得一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