澎湖南環通常你都去了哪裡,十之八九,你一定會錯過這裡,
要不是在機車後座的老婆大人眼睛夠犀利,我們同樣是呼嘯而過了。
也許你跟我們一樣會有一丁點的錯覺,以為這裡是公家機關,
進來裡面時有點怪怪的,完全看不出來裡頭真的是寶山一座呀。
我將參觀動線瀏覽一番,在這三個樓層的空間裡,
有許多海洋生物的培育與體驗區域,我們已經迫不及待囉。
一場華麗的海洋生物探尋就此展開,有誰能領個路嗎,
小丑魚自告奮勇,跟著牠照著地面上悠游的方向前進就對了。
喔,在場館大門的前方,就已經有數個大池子不斷打氣著,
這是海洋生態重要的一環,裡面有許多友善環境的藻類正養殖著。
參觀的動線從二樓開始,而一樓是生人勿近的大型養殖區,
但適逢午休時刻吧,參觀走道空無一人,有一點包場的感覺。
但好加在牆上這幅健美攝影作品,喚醒了我們對於海洋的熱情,
而勾起我們回憶的是下方的珊瑚培育箱,剛剛的浮潛活動才領略過。
但話說回來在水產"種苗"養殖場,當然就是來看魚的小baby,
牆上的圖示給了我們一點訊息,不然,用放大鏡可就有的找了。
透過玻璃櫥窗往下看,就是連綿約莫有10來個的大水池,
而除了魚類之外,另外蝦貝蟹以及藻類,也都是培育的重點。
這一池的魚兒就熟悉許多,當然他們都還是小朋友等級的,
有朝一日,這些鯊魚與魟魚便會成為水族館的明星主角。
這一區則是將燈光調暗不少,神秘來賓要出場了嗎,
我們先來看看海洋的保育,對澎湖整體觀光產值提升了多少。
而神秘嘉賓就是引領我們入場的小丑魚,在魚缸裡悠然自在,
殖場裡少了強敵環伺,但出了大洋,就是個你爭我奪的社會囉。
具有平衡海洋生態功能的海藻,也可以是創作的題材,
猶如信手捻來的插花技藝一樣,這裡可有多盆的藝術創作。
除此之外,海藻在全球各地亦創造出了許多的經濟產值,
鄰近的日本早已養殖許多海帶,韓國亦著重在裙帶菜的發展。
再往前走些,桌面上有一個個的養殖池,是給遊客就近觀察嗎,
還是別有用途嗎,去屏東海生館時就有類似的場域,很熱門的。
但其實一開始並無法確認是就是觸摸池,四周空無一人,
而且這池擺放的是一段一段的藻類,令人有點摸著頭緒。
直到看見牆上的標示牌,沒錯了,這裡是供遊客觸摸的池子,
除了海星海膽等可愛海洋生物,還有獨樹一幟的藻類觸摸體驗。
觸摸池一旁展示的就是水產養殖場裡,重點培育的魚種,
青嘴龍占與黃錫雕等澎湖居民喜愛的魚種,對當地貢獻極大。
這面牆上的看板介紹少了兩種澎湖特別的海洋漁法~抱礅與照海,
這可說是老祖宗的智慧呀,現在甚至成了當地著名的觀光活動。
而善用海洋資源的同時,也請大家務必善待海洋資源,
明日的餐桌,可別魚蝦絕跡,變成你我製造的塑膠大餐。
主要的參觀動線以二樓為主,接著我轉往三樓的休憩區,
在樓梯轉角往外側看,還可見得或大或小的魚池,生命正澎湃著。
三樓的露台有海景第一排的座位,好像少了點咖啡陪伴,
不然這望海的午後,還真是愜意的不得了,我的心忘了回家了。
而在三樓露台往右側看過去,這裡是澎湖著名的蒔裡沙灘,
像月牙一樣的曲線,是很多追求澎湖海域活動的選擇,美呀。
最後,用一張老婆大人在館內以app合成的照片結尾,
來一趟水產養殖場,就像來一趟澎湖的深海之旅,收穫滿滿。
【同場加映/錯過可惜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