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稀記得當年,一群大學生從台北騎機車來清水地熱時還是一片荒蕪,
熱滾滾的水從簡陋的石縫中冒出,當年~是距今已20來年的20世紀末。
今日重遊舊地猶如老友重逢,但清水地熱已不可同日而語,
風光明媚,青山綠水之下,成了一個規劃完整的地熱遊憩區。
唯一不變的應該就是輕煙裊裊的地熱,像是號令天下的狼煙,
全國有志之士蜂擁而至,最近連一個大陸網紅都來這裡取景 。
如今規劃完善的清水地熱擁有三個煮食池,和兩個泡腳池,
讓遊客從內到外體驗地熱奧妙,但煮食與泡腳千萬別搞混了。
而在每池滾燙的煮食池裡,每個人皆有志一同的手持竹簍,
竹簍裡則是滿滿翻動的食材,而我們空有食材,竹簍在那啊。
幾經詢問之後,才明白竹簍是可以在販賣部有條件借用的,
也就是消費滿100元就可以免費借用一個竹簍,否則租金50元。
想要使用兩個竹簍就必須消費滿200元,於似乎懶人包套餐出現了,
每包300元省了挑選食材的困擾,又可借用兩個竹簍,一舉兩得。
但很多人應該如同我們一樣,其實在來清水地熱的三星街道上,
就已經在路邊的攤販上買好食材,懶人包的食材只是錦上添花。
將竹簍裡裝填滿食材之後,就可以開始把竹簍放進煮食池中,
但在這個人氣與地熱同樣鼎沸的地方,放竹簍的空位也不多。
當竹簍一切就緒,但大家竹簍裡的食材應該都大同小異很雷同,
所以竹簍上的編號便成了重要指標,食材與租金可別離家出走。
而在滾燙的煮食池裡,部分較為輕盈的食材確實會離家出走,
最後在收成時刻,我們真的在竹簍裡就發現一顆未曾謀面的栗子。
每種食材依照不同時間煮熟之後,園區倒是對雞蛋特別的貼心,
給了它們一個可以冷靜的冷卻池,猶如經歷一場冰與火的饗宴。
十分鐘之內就可以煮熟的雞蛋和花生,首先躍上了餐桌上,
買雞蛋時都有附贈一包胡椒粉和鹽巴,已是個成熟產業鏈。
需要二十分鐘才能煮熟的甜玉米,表面亦呈現光亮的色澤,
是地熱加持還是山明水秀之故,吃起玉米讓人心頭甜滋滋。
將所有的地熱美食大啖一頓後,也別忘了到一旁的教育館瞧瞧,
猶如吃果子拜樹頭的概念,這一切上蒼恩賜的資源得感念一番。
奔騰狂野的地熱蒸氣,應該最能表現出清水地熱的熱情了,
大概也是全台最具規模的地熱休憩區,人氣一整個大爆發。
但想更細部的了解清水地熱的來龍去脈,地熱是如何發電的呢,
那就得花少少的金錢來一探究竟,一堂活生生的地球科學課程。
如果看到這條火龍流竄的示意圖,應該就能體會地熱的來由,
散加利用便是可貴的能源,一旦失去控制便會造成生靈塗炭。
而在清水地熱教育館的旁邊,還有一間名為"清水泉"的商店,
紅燈籠、暖簾、檜木匾額,讓清水泉入口造型充滿日式禪風。
而屋內則是個挑高的木作房屋,除了提供餐點和飲料之外,
還有大眾池的泡湯,和浴衣的租借,地熱創造了無限商機。
大眾池泡湯可惜我們事先沒準備衣服,但泡泡腳總行了吧,
戶外有個溫泉魚的休憩體驗,昨日在礁溪的遺憾在此補足了。
溫泉魚的體驗,可說是一種奇特的自然界互利的腳底按摩,
人類多餘的皮脂,卻成了溫泉魚的美味大餐,神奇的自然界。
這一趟從頭到腳,從裡到外的清水地熱之行,讓我回憶湧現,
也帶著新體驗滿載回家,你的人生應該來體驗一回地熱的魔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