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車宿旁的鄰居是一位單女,她說她要徒步去大池豆皮店,
從吉祥單車走到大池豆皮店可是很遠耶,難道她想多吃一盤。
我們雖然已經簡單吃了麵包及牛奶,但還是很想嘗嘗這池上名店,
就算我們已經很早來到,前方還是有絡繹不絕的人潮,人氣鼎沸。
我們來看看店裡面的品項有哪些,其實就是以豆製品為主,
但為什麼饕客總是趨之若鶩呢,被列為來池上必吃美食之一。
這一切的成果並非一蹴可及,是流了多少的血汗所堆積而成,
人家水深火熱,我們雲淡風輕,正如池上的稻穗,粒粒皆辛苦。
早餐後的豐盛點心終於來囉,兩大一小共點了三盤香煎豆皮,
沒有人願意與人共享一盤,莫怪我們無情,只怪美食太誘人。
豆皮是很多人從小吃到大的食物,但用香煎的方式呈現應該鮮少,
外表已呈現焦脆的口感,內部卻是十足的軟嫩,令人意猶未盡呀。
這滿滿的用餐人潮,其實不乏討埨著昨天的稻穗藝術節,
看完一場表演再吃一道美食,這就是這兩天的標準行程。
離開大池豆皮店,再徒步走個10分鐘,我們來到了杜園,
杜園雖然是個錯落有致的花園,但在池上是個冷門的景點。
我之所以會知道杜園一景,是因為在共擔池上的書上提及,
梁正賢的祖父輾轉來池上發展時,便是與苗栗友人杜錦枝,
一同承接下了錦豐碾米廠,現在的杜園就是過去的碾米廠。
後來碾米廠分開經營,杜錦枝家族又是另一段精彩的故事,
他的兒子杜俊元經營電子業有成,也成了後山有名的大善人。
飲水思源是華人最重要的感念之心,曾經受池上恩澤的杜家,
便將這片心意幻化成一片花園供鄉里使用,並推廣文藝活動。
淨化人心也是杜園成立的宗旨之一,杜俊元無私無我奉獻慈濟,
你可能會驚訝他的善舉,但他說大善人不值錢,菩薩才有價值。
要有多大的人力投入,要有多大的愛心灌注,才能成就杜園,
沒有走進來還真不知杜園裡小橋流水,水榭樓台,美不勝收。
走到了紀念館的另一側,牆面出現了另一則的慈濟靜思語,
在寧靜的花園裡,還不時流動著智慧的傳遞,也洗滌心靈。
池上的好風情,是靠許多人的善心義舉累積而來,全新投入而成,
杜俊元先生是,梁正賢先生更是,但更多的是許多幕後無名英雄。
我們是不是在流連杜園同時,省思一下自己是否善待他人,
人說~點滴之恩,湧泉以報,我們是不是可以再多做一些。
每個人都懷抱著感恩的心面對世界,這個是世界便會漸漸美好,
如同被善待的河花,一點一滴灌溉,它便呈現出最美好的一面。
來到池上,不妨也安排一遊杜園,如果你的腳力或電力允許,
其實騎著單車逛完伯朗大道,就可拐個彎騎來杜園,收穫滿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