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年前曾經一遊博望新村,喚起些記憶,似有羅大佑的歌曲飄盪著,
那是一段顛沛流離的偉大故事,而這裡便是他們的重新開始的地方。
故事也許漸漸被後人遺忘,但留下來的美食記憶卻是牢不可破的,
今日再風塵僕僕地來到清境,唯一指名就是再來品嘗一回雲滇料理。
而博望新村附近可以選擇的餐廳也是頗多,上回去了佧佤山不賴,
這此決定來魯媽媽嘗鮮一番,華麗的外觀真可媲美城堡風的民宿了。
魯媽媽吃些什麼呢,合菜任君選擇,但比較引起我注意的事情,
是菜單上訴說著異域孤軍來到這裡的年代1961年,離家60年囉。
時代情懷下的每一道傳統美食都是得來不易,也很與眾不同,
我們便在單點的菜單上選擇了上回的美食記憶,和新的發現。
魯媽媽內部的裝飾也是相當的獨樹一幟,木料與石材元素滿布,
藝品高牆懸掛,應該說是有一種(魯)媽媽的味道吧,十足溫馨。
有關電視報章媒體的報導就更不計其數了,鵝黃色的柱子上,
更也許多名人的落款,一路以來不知有多少人是魯媽嗎的座上賓。
戶外的視野本是個大景,無奈今天的白牆一片搶了合歡山脈的主戲,
眼前猶如罩上一層的薄紗,只好擇日再來一睹連綿山脈的秀麗大戲。
而眼前的上菜大戲可就不容許錯過,一一讓鏡頭先品嘗一番,
這道是"涼拌碗豆粉",碗豆粉入菜令人驚奇,像較硬的蒟蒻。
這一道是"傣味米線",米線可說是滇緬食物流傳度最廣的吧,
在台灣的眷村美食常見的家常料理,來到清境更應該品嘗一番。
這一道是"酸筍雞湯",別以為是你在山產店見到的雞湯一樣,
它獨特的雞肉醃製手法可是傣族的一絕,酸味帶勁,雞肉彈牙。
這一道是"清境高麗菜",不算泰緬美食而是清境當地佳餚,
事實上如果你們想一路滇緬到底,還有"空心菜炒雲南豆鼓"可選。
這一道是"雲南椒麻雞",不知泰國的椒麻雞是否也是源自於此,
吃起來其實口味相仿,小小差異可能就是雲南的醬汁了,好吃。
這一道是"當歸葉煎蛋",沒想到當歸葉與煎蛋是那麼的契合,
少了九層塔或香椿煎蛋的厚重口味,相反的小朋友接受度頗高。
這一道是"傣味包料魚",是一種版納傣族的烤魚料理方式,
重量一斤的魚被橫切後,再被對折綁了起來,工序可說真複雜。
當你將五花大綁的烤魚打開之後,精隨就藏在魚的肚子裡,
夾起魚肉再夾雜一點辛香料一口咬下,滋味可說是豐富堆疊呀。
這一餐風塵僕僕地來到清境,必須先犒賞飢一下自己腸轆轆的肚子,
再者,對於當年流離失所還不忘將美食技藝帶在身上的人表示致敬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