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濃,可說是南部地區最具客家文化的地方,有93.5%客家人,
幾十年來,我們總是會不定期的到美濃民俗村體驗一下客家風情。
但今天我們的路線想要跳脫以往,去美濃湖走走如何呢,
美濃湖的門口有當地著名作家"鍾理和"的作品~親家與山歌。
如此詩情畫意的地方,再加上名文學家作品意境的加持,
確實有種"景不醉人人自醉"的氛圍,這幾位釣客完全浸濡景致裡。
今天的天候不是晴空萬里,固然也沒有山巒的明亮倒影,
但失之東隅收之商榆,厚雲層下,好似有一番大作即將現身。
我們繼續沿著環湖步道尋找美濃湖的美麗與哀愁,雖是假日,
但沿路並沒有太擁擠的人潮,湖光山色,真是一個舒適的午後。
走到這裡,我想是今天的潑墨畫大師現身了,大筆一揮,
立刻將美濃湖變成殿堂等級的山水潑墨畫,令人如痴如醉。
小鴨戲水的寫生畫,在不遠的觀景平台下方也接力上演著,
原本是用來餵魚的魚飼料,這群小鴨卻如久旱逢甘霖般的搶食。
白鷺輕輕掠過美濃湖的上方,牠想把這裡的訊息帶給誰呢,
群山環抱的湖面令人動容,遠方的朋友應該也來共襄盛舉。
美濃湖興建於1748年,在時代的變遷下有著不一樣的稱呼,
有深富意涵的瀰濃湖,具有時代背景的中正湖,唯一不變的是湖景。
除了悠然的湖面,別忘了美濃湖的四周還有許多盎然的植物,
紅花鐵刀樹、水柳和苦楝等喬木,也替這裡添增不少的風采。
走著走著,還會發現周遭出現了一些藝術裝置,有的散布草皮,
有的從地表竄起,這些不知是什麼節日的傑作,留下來讓人回味。
喔,這裡還有一個童趣十足的貨櫃屋洗手間,還真貼心,
在湖面積21公頃的美濃湖漫步,不至於會有讓人進退不得的窘境。
這位大姊拿著望遠鏡望向遠方,但卻不是美濃湖的這一方,
所為何事呀,莫非這裡還藏有什麼端倪,我得仔細研究一下。
眼前的這片池塘,上方漂浮著某種水生植物,這是什麼呢,
望遠鏡的鏡頭,對準的是這一些水生植物嗎,還是另有目標。
再往前走些,這位仁兄拿的可就不是望遠鏡了,直接拿出大砲,
如此大的陣仗,我想勢必有大事發生,才有如此的高規格設備。
看見這一片片的水池,我懂了,台南官田菱角田的記憶可還在腦中,
只是意想不到,美濃這裡也飄著菱角香,所以他們的目標是~水雉。
這群追逐水雉的賞鳥人士,對準了素有凌波仙子之稱的水雉,
拍下牠們精彩一生的畫面,善待大自然的人們總默默作為。
經過了菱角田不久,總算看見了一幅美濃湖的導覽圖,
我們幾乎已經走了三分之二圈的環湖步道,就在這閒情漫步間。
但...,好景不常,天空開始出現了雨絲,而且雨絲越來越大,
儘管已經有了預感,事先備好了雨傘,但雨絲還是不停往身上打。
沒帶傘的遊客,便將美濃湖畔的中正亭當成了一座保護傘,
你不愧是傳說中人類的救星,此時此刻,你展現了無比的力量。
當我走完一圈,再次望向美濃湖,我想是今日的潑墨大師,
興致盎然,畫性大發,整桶墨拿起來潑了,多令人銷魂的景致啊。
帶著一身被墨水潑溼的清涼,尋找美濃鎮上的古早味清冰,
會不會太涼上加涼了些,但這些都擋不住我們找尋美味的心。
羅六古早味清冰,是谷歌大師指引的方向,在正市區中心裡,
但其實當地的朋友是介紹"東門冰果室",只是當日並沒有營業。
口味依個人各有所好吧,羅六清冰的評價好像有更多顆星,
但令我驚呼的是看板上面的單價,這個價錢也太佛心了吧。
先來一碗紅豆豆花,綿密的紅豆再加上細緻的豆花,
還真是絕配,呈現一種最純粹的滋味,懷念的阿媽時代。
再來一碗花生豆花,一顆顆的花生可都是生猛帶勁,
是硬的花生,這年頭吃的到傳統的硬花生豆花,還真難得。
這是紅茶清冰,所以是用罐裝的方式呈現,有別於碗狀清冰,
吸起來有點像是坊間的紅茶冰,但清冰多了份香蕉油味道,好喝。
擺出虔誠的雙手合十,是到廟口必然的姿勢,繼續尋覓美食,
廟口通常是美食最為聚集的地方,我以我的台南居住經驗得知。
而這家粄條店真的就叫做"廟口粄條",完全不跟你拐彎抹角,
而他們的名號我是從"食尚玩家"得知,應該也是間人氣名店。
但來到廟口怎能忽視主人是誰,崇雲宮主祀著觀世音菩薩,
我們再次合掌膜拜,拜五臟廟前先來拜拜崇雲宮,飲水也要思源。
我們其實已經來得很早了,但還是有點座無虛席的感覺,
是廟口匯集了人氣,還是粄條成就了美味,是相互加乘吧。
掛在牆上的價目表,已經不知經過多少歲月的洗禮,油亮油亮,
下方有幅美濃旅遊導覽地圖,如蜘蛛網般的盤根錯節,精彩可期。
我們有點了炒粄條,也點了原味湯板條,風味不太相同,
我個人則是比較喜歡炒粄條這一味,每條板條似乎更帶滋味。
這是很傳統的客家菜"花生豆腐",但好像南部比北部更常見,
雖名為豆腐,但口感比較像是帶點花生味的果凍,你一定得嘗嘗。
這一道"木耳炒鳳梨",算是我們對於客家佳餚的新嘗試,
相當的酸中帶勁,不知是鳳梨的酸勁所致,還是有另類的調味。
客家小炒,大概是台灣從北到南最為知名的客家菜,怎能錯過,
大廚將風味完全炒進了豆干、魷魚和肉絲裡,老闆~來碗白飯吧。
這一道是"蒜爆鹹豬肉",滋味同樣上乘,但卻留了點遺憾,
當地朋友千交代萬交代要點"鹹豬肉",是烤的,我耳背了。
湯呢,我們選擇了高麗菜乾排骨湯,吃口帶點酸勁的高麗菜乾,
喝口湯頭濃郁的排骨湯,還真是平凡中的不平凡,完美的組合。
這一餐客家料理,雖沒有大鳴大放的客家大菜上桌,
都是簡單的客家小菜,但不就是美濃所散發出的不同風情嗎。
美濃風情遊,走了三個地方,但美濃的風情何止三個地方,
美濃傘的體驗,美濃文學美術的綻放,看來我還得再來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