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魯閣國家公園的壯闊秀麗,似乎不用我錦上添花式的多說幾句,
來一趟包你永生難忘,來看大山大水之前,我們先到了遊客中心,
走步道前我們得先瞭解太魯閣公園裡所有的步道,現況如何,等級如何。
原本第一指名的水濂洞步道因為近期維護而且難度較高,
雖然我們連去水濂洞的雨衣都準備好了,有老有小的我們,
還是退而求其次,選擇了砂卡礑步道,走吧,就從這個入口開始吧。
遊客中心的人已經事先說明,砂卡礑步道必須先往下爬大約三層樓的階梯,
所以有嬰兒車的朋友就先打消這個念頭吧,來這裡只能靠雙腿了。
下了階梯,有一整排的告示牌,有安全告知和砂卡礑溪與立霧溪的關聯,
但最為重要應該是步道的由來,原來是日治時代為興建水力發電廠,
而開闢的施工步道,後來就變成了當地原住民的交通要道。
步道方向非常的簡單,就是直去直回,不太可能會有迷路的風險,
雖然前面已說了,但還是再說一次,我們一行人有老有小,
所以我只計畫到中間點五間屋就折返了,完全是考量大家的狀況。
眼前的這條溪就是砂卡礑溪,最後會匯入立霧溪,
而砂卡礑溪不像立霧溪的鬼斧神工,反而呈現的是另一番的風貌。
右邊那邊告示牌說"常有原住民交通工具進出",我還真好奇會看到什麼驚奇。
我們往回看,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步道跟橋梁入口的落差。
而步道大多是將岩壁敲出一個人可以通過的凹槽,
這種地方大型機具應該開不進來,可見其施工時的艱辛。
走得更遠一點,回頭已經可以把跨過溪流上的砂卡礑大橋一覽無遺。
偶而也走進一線天的境界裡,步道順著地形地貌而建的吧。
出了一線天,可以感受到溪流的湛藍,藍的有點夢幻。
這裡的高度大概是整段最為低的地方,可能跟施工難度有關吧。
我讓我女兒示範一下頂天立地的功夫,伸手就碰到頂端了。
哇~又是湛藍的溪水,而立霧溪的顏色通常都較為灰黑色,
主要還是跟兩條溪經過的流域有關,最前面的告示牌其實有說明。
這裡的景色又不一樣了,兩旁多了一些好像山蘇類的植物,
可能這裡之前有人居住或有人種植吧。
繼續走吧,柳暗花明會有另外一村的,就如同四季的更迭。
這個大彎曲將步道美妙的曲線展露無疑,真的很漂亮,
我想是圓規或電腦軟體也畫不出這麼美妙曲線的。
請投10元,是什麼情況,難道是要留下買路財,
不是的,是我們已經到了五間屋,有個私人的洗手間,
這裡前不著村,後不著店,急的話就留下買水錢吧。
五間屋顧名思義就是五間房子,
(所以我是不是應該推測三間屋就是三間房子?)
大概只有兩三家在銷售東西,前面有一些椅子,休息一下吧。
但休息的同時不免被一陣又一陣的香腸香味所吸引,
"吃過的都說讚",真的假的,但我相信在體力耗盡的時候,
飢腸轆轆美食當前,一定都會有加分的作用,來買買吧。
就是他了,那麼叫人嘖嘖稱奇,依稀還可以看到香腸上,
有一點一點的黑色,那個就是當地的特產山胡椒,別以為是發霉了。
這一張牌子說的很清楚,山胡椒泰雅族稱為"馬告",
太魯閣族稱為"ㄇ哥累",但我們比較常聽到的還是叫馬告。
第三次說了,因為....所以....我們就在五間屋這裡折返了,
回程雖然走著同一條路,雖然沒有看到原住民的特殊工具,
但有一些景致還是在來程時忽略了,趁著回程再把它補齊吧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