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後山風光明媚,恨不得每年都有機會造訪,無奈路途實在太遙遠,
所以關於吃的這件事,真的得從長計議,這間就是老爸提議的,
是從美食節目得知的,事實也確實是如此,很多人在排隊ㄚ。
店家的名字叫"客來吃樂",有點取諧音是比較令人好記,
賣的東西很單純就是大腸蚵仔麵線和綠豆蒜,
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吧,名氣要響亮,一兩道就夠了。
但首推的還是大腸蚵仔麵線,外頭排隊的那些人大多指名要他。
何等威力我們也來試試吧,味道似乎是比一般的還要清淡爽口,
沒有很勾芡的感覺,也沒有很濃郁的味道,真的還與眾不同的。
蚵仔那麼大的一顆,哪裡來的新鮮直送,
雖然有關麵線糊類的餐點,我還是首推我故鄉鹿港的麵線糊,
但這一家特殊的風味,應該排入了我目中的前五名。
另外店裡面還賣著綠豆蒜,就是屏東車城著名的那個綠豆蒜,
除了遠遠看外觀有點相似以外,至少顏色相似吧,
還真想不出他們為什麼會被放在一起賣,有玄機嗎...。
綠豆蒜就是用去皮的綠豆做成的一種甜點,去車城的福安宮,
你就知道這一道餐點有多麼的夯,也算是一種先人的智慧。
鏡頭一轉,來到了晚餐時刻,造訪的是台東著名的老東台米苔目,
我們好不容易越過千山萬水來到後山,怎能錯過他。
別看現在店裡面有寬敞的空間和座位,不曉得你有沒有跟我一樣的記憶,
過去在老店用餐時,店裡常常是擠得水洩不通,外頭也排了一串的人,
而在用餐的時候,我都能感受到後面用餐的人,散發出來的體溫了。
現在點餐方便多了,至少可以先好好的看一下菜單,
這也是老東台值得讚揚的地方,有賺到錢就應該回饋給消費者。
而老東台的故事,想進一步認識的話,就從牆上的這幾幅看板開始吧,
跟很多的路邊攤傳奇一樣,經營有成,又展開了另一番的高潮。
台東50年的人氣名店,還是"兩岸十大名菜名點",
喔~還真的非常的不簡單,尤其是在物資相對較為饋乏的東部。
這是飲水思源,緬懷故人的展示區吧,
唯有盡力的將古物保留下來,才能瞻仰前人蓽路藍縷的艱辛。
而現在店裡還規劃了一區伴手禮區,那是老店裡不可能騰出的空間,
也許以前被埋沒了,現在終於有屬於自己的一個空間。
來吧,上菜了,這盤是滷味拼盤,
比一般麵店裡的滷味,層級好像又更加的提升一步,
其實必較像是吃餐廳的餐點前,會先出的那一道冷盤。
川燙大陸妹,擺飾的很漂亮,萬綠叢中一點紅。
重點就是這一碗米苔目了,令多少故人和多少遊客魂牽夢縈,
看似平凡,但誰知這是50多年的功力孕育而成的。
而這一道"XO醬蛋蛋飯"不知道算不算是創意料理,
至少是我第一次看到,我們是特別點來給小朋友填飽肚子的。
美食的品嘗可以是大魚大肉的料理,也可以是人民的日常,
而我們今天選擇後者,花個不多的錢,美味一樣品嘗的到。